7月30日,由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下稱醫保商會)、科睿唯安聯合編寫的《中國醫藥產業國際化藍皮書(2020年)》(下稱藍皮書)正式發布。
藍皮書聚焦中國醫藥產業國際化最新進展,從“行業發展、監管政策”,“對外貿易、國際合作”,“海外注冊、質量合規”,“全球研發、臨床試驗”,“海外并購、項目交易”“國際化發展歷程與展望”六個方面進行全面總結和分析,全力呈現中國醫藥產業國際化發展全景,梳理我國醫藥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的成功經驗和相關問題,對國際化未來發展趨勢做出研判、提出建議。
醫保商會會長周惠表示,醫藥產業關乎國計民生,是我國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衡量醫藥產業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國際化不僅已成為促進我國醫藥工業結構調整的有力抓手,更是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重要支撐。
2019年,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總額1456.91億美元,比上年大幅增長26.85%,再創歷史新高,中國醫藥產業國際化邁上新臺階。“后疫情”時代,如何找到我國醫藥產業國際化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進而推動我國整體醫藥產業行穩致遠至關重要。“希望藍皮書能為政府部門制定產業規劃提供參考,對企業制定發展戰略和開拓國際市場有所裨益,醫保商會將繼續積極發揮自身的行業代言作用、國際資源優勢和醫藥專業背景參與到我國醫藥產業的國際化進程中,幫助我國醫藥企業全方位、多層次地融入國際醫藥市場。”周惠稱。
7月30日下午,醫保商會與科睿唯安聯合召開了藍皮書線上發布會,醫保商會副會長王茂春、科睿唯安生命科學與制藥大中華區首席科學家王剛博士分別以“中國醫藥產業國際化發展歷程與思考”、“中國醫藥產業全球化機遇與挑戰”為題發表主旨演講,分享產業國際化發展歷程與路徑、機遇與挑戰,披露藍皮書相關具體內容。
綠葉制藥集團副總裁、博安生物CEO姜華應邀進行了在線點評。 姜總指出:當前國際經濟下行,疫情導致的經濟形勢和政治情勢激化,部分國家單邊貿易保護主義開始抬頭,拒絕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中國醫藥外貿開始步入深水期,部分沖擊在所難免。在這種壓力時刻,企業只能靠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來突圍。預計未來一些低附加值的醫藥原料和仿制藥產品國際競爭力會進一步降低,或被其他國家的相關競爭對手替代,同質化產品的國際市場將受到巨大沖擊。然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滿足患者需求的好產品是難以替代的,這些高附加值的技術和產品具備更持久和更旺盛的生命力。
中國有良好的醫藥工業基礎,擁有大量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同時也有巨大的本土醫藥市場。當前的貿易危機,是危也是機,中國的優秀藥企很有可能借此躍升、脫穎而出,重塑全球醫藥產業新格局。“打鐵還要自身硬”,創新研發是企業的生命線,我們必須堅定地、毫不遲疑地轉型,布局下一個5年,10年,乃至更長時期,從產品創新到技術布局,加之企業管理的全面升級,才能迎接當前和未來的挑戰,在國際化的大浪中勇立潮頭!